巨龍騰飛正當時,穿山越嶺煥新姿。為服務吉林省“長白秘境·吉線331”旅游大通道建設,白山邊境管理支隊六道溝邊境派出所立足“邊境管理+民生服務”雙重職能,聚焦G331國道改造升級工程需求,創新打造“警務驛站+法治護航”模式,累計服務施工人員1200余人次,化解矛盾糾紛10起,為工程高效推進和邊境長治久安注入強勁動能。 “法治套餐”送進工地 擰緊邊境安全閥 “施工區域緊靠界江,一旦誤越后果嚴重!”在國道G331某標段工棚內,派出所民警正向施工人員講解。針對施工隊伍流動性強、邊境法規認知薄弱的特點,該所推出“定制化普法”機制:聯合司法、綜治等部門成立“護邊法治宣講團”,按施工進度分階段制定普法清單,涵蓋《吉林省邊境管理條例》《安全生產法》等8類重點內容;在工區設置“法治廣播站”,每日早中晚定時播報法規要點;建立“一隊一檔”管理臺賬,對7支施工隊、358名工人開展全覆蓋背景核查,確保“工程推進到哪里,法治保障就跟進到哪里”。 為強化源頭防控,民警創新采用“智能巡航+物理屏障”雙重管控:在施工紅線區架設智能感應警戒網,布建高清攝像頭,通過邊境立體化防控系統實時預警越界風險。對緊鄰界江的施工點設置雙語警示牌,用中朝雙語標注“嚴禁越界”標識,施工區域未發生涉邊案事件。 “警務驛站”扎根一線 架起警民連心橋 “多虧驛站民警幫忙補辦臨時身份證,不然真得停工回老家!”來自貴州的鋼筋工老李指著“警務驛站”的警徽標識連聲道謝。這個由彩鋼板房改造的20平方米驛站,已成為施工人員的“暖心港灣”——配備應急藥品、熱水器、充電樁等設施,提供證件辦理、法律咨詢等7類便民服務,墻上“有事您說話”的留言板寫滿67條已辦結的訴求。 派出所將警務服務深度嵌入施工鏈條:組建由4名民警、8名義警構成的“移動服務隊”,每日攜帶警務終端開展工地巡檢,現場辦理居住登記、矛盾糾紛調解等事務;針對爆破作業、建材運輸等特殊需求,開辟“綠色通道”,縮短審批時限50%以上;建立“警企健康監測群”,每日發布極端天氣預警、邊境管控動態等信息,累計推送提示80余條。 “平安工程”全域聯動 繪就發展同心圓 “建材被盜風險怎么防?”“工人酗酒鬧事如何處理?”在警企聯防會議上,派出所所長王福山的講解引發施工方熱烈討論。該所創新“三聯機制”筑牢安全防線:聯勤——與施工企業組建30人的“護邊義警隊”,開展24小時交叉巡邏;聯控——接入施工區域全部監控,建成智能安防平臺,實現人員異常聚集、機械異常移動自動預警;聯處——設立“工地調解室”,司法所、勞動監察部門常態入駐,成功化解勞資糾紛、運輸事故等矛盾,調解成功率100%。 著眼G331國道未來旅游功能,派出所提前布局“旅游警務”:在驛站增設旅游咨詢窗口,培訓12名施工人員兼任“邊境安全宣傳員”;聯合文旅部門設計“醉美邊關”文化墻,將法規宣傳融入景觀建設;對7處觀景平臺施工方案提出安防建議,預留應急救援通道。正如施工負責人張經理所說:“有民警全程護航,我們鋪的是放心路,更是未來旅游的風景線!” 從轟鳴的工地到靜謐的界江,六道溝邊境派出所民警用腳步丈量著58公里施工線。那些沾滿泥土的警用皮膠鞋、工棚里反復宣講的普法教材、深夜調解時溫熱的茶缸,勾勒出新時代移民管理警察的擔當。G331國道不僅是一條交通動脈,更是一條凝聚警民深情的平安紐帶——它承載著邊境振興的夢想,也見證著“藏藍衛士”用忠誠書寫的護航答卷。 初審:郭小宇 復審:石巍 終審:曹夢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