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有組織必須做好拋棄現在所做一切的準備。”管理學大師彼得·德魯克提示我們,在這個新技術與管理創新不斷涌現的時代,每個組織都被推向了更深層次的創新邊緣。 當下,經濟處在動能轉換期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,以及新質生產力、五篇大文章等新命題涌現,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對銀行業而言,內功的修煉決定了未來的勝負。只有自身內部變革的速度與力度快于外部環境的變化,才能超越競爭對手,構筑更強大的優勢實現持續領先。 走在行業最前列的國有大行,曾經歷一次次驚濤駭浪,對轉型的理解更加深刻,危機感更強,轉型動力也更迫切。近年來,郵儲銀行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,加速構建新的增長動力,2024年該行各項業績指標表現出較好的成長性,實現了質量、規模、效益均衡發展。 在不斷自我革新中,郵儲銀行正迎來新的“蛻變”——向著更加適應未來金融生態的形態邁進。 郵儲銀行董事長鄭國雨也在年報致辭中表示:“我們將因勢而變、順勢而行,堅守服務‘三農’、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戰略定位,鞏固傳統優勢、開辟新生賽道、激活發展動能,加快推進戰略優化升級,優化資產負債表、強韌損益表,著力打造‘更加普惠、更加均衡、更加穩健、更加智慧、更具活力’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,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。” 01 業績增長錨定長期價值 超強力度! 近期對銀行業影響最大的事件,無疑是四家國有行迎來新一輪大規模注資。3月30日,郵儲銀行公告,將向財政部及主要股東移動、中國船舶定向募集資金1300億元。作為首批獲財政部注資的銀行,充分體現對其經營發展的認可以及未來發展的支持。 這一次注資,非同尋常。據國盛證券測算,定增完成后,郵儲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、資本充足率都將提升1.5pc至11.07%、15.95%。郵儲銀行也是此次四家大行定增中,資本充足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家。而郵儲近三年信貸復合年均增速達11.4%,高于行業9.9%的平均水平。對于郵儲銀行而言,此次定增將打開新一輪規模增長空間,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。 復盤銀行業的歷史可以發現,這是一部創新與變革疊加的發展史。頭部銀行保持長期的戰略定力和戰略敏捷力的同時,從而在不斷謀變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。郵儲銀行的發展壯大,正得益于對變化的敏銳洞察和積極應對。 上市九年來,郵儲銀行迎來了快速增長期,資產總額從7.3萬億增長至超17萬億,負債總額從7萬億增長至超16萬億,貸款總額從不足3萬億增長至近9萬億,累計為股東分紅超1600億元。 “我們在業務基礎、人才隊伍、科技實力等方面大幅提升,增強了戰略優化升級的底氣和信心;我們擁有廣泛的觸達渠道和雄厚的資金實力,已經形成了資本損耗低、資金成本低、信用成本低的優勢,奠定了戰略優化升級的良好基礎。”郵儲銀行董事長鄭國雨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。 在2024年的低利率環境下,郵儲銀行展現出了非凡的韌性。首先是主要指標增長穩健。2014年末資產總額達17.08萬億元,較上年末增長8.64%;其中客戶貸款總額8.91萬億元,較上年末增長9.38%;實現營業收入3487.75億元,同比增長1.83%,增速在大型銀行中居于前列;歸母凈利潤864.79億元,同比增長0.24%。 值得關注的是,郵儲銀行2024年的凈息差為1.87%,在六家大型銀行中持續處于最高水平。這與郵儲銀行立足長期主義,平衡“量價險”協調發展息息相關。 2024年,郵儲銀行總生息資產的平均收益率為3.32%,較上一年下降24個BP,其中客戶貸款的平均收益率為3.78%,在大行中居于前列,說明郵儲銀行具有定價優勢。同期,總付息負債的付息率為1.45%,較上一年下降了10個BP。去年利率變動導致利息凈收入減少了235.6億元,不過規模增長帶動了利息凈收入增加278.8億元。 在逆勢環境之下保持增長難能可貴,且這種增長是健康可持續的。從去年郵儲銀行資產質量看,繼續保持優異。去年末,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0.9%,較上年末略升0.07個百分點,依然控制在1%以內,也是六家大型銀行中不良率最低的。同期不良生成率0.84%,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。此外,撥備覆蓋率286.15%,位居國有行前列。 “長期主義”,是郵儲銀行一直以來經營的底色。要落地長期價值創造的經營理念,郵儲銀行不但在資產負債上精細化管理,在運營管理上依托科技創新提升效率,亦在風險防控上做到了審慎有度。 02 高韌性戰略破局 低利率時代,給銀行業的考驗可能才剛剛開始。 一方面,從國際銀行業經驗看,不能適應低利率環境的銀行將走向衰敗;另一方面,海外銀行業在低利率環境中的一大趨勢,是加快多元化經營,提升非息收入占比。 郵儲銀行的跨越式發展,正是從高韌性戰略破局而來。“堅守主責主業、持續做強做優,以韌性破局、用勤奮答卷。”對于郵儲銀行的逆勢增長,鄭國雨如是表示。 一直以來,郵儲銀行都是一家差異化經營特征非常明顯的銀行,這來自于它的資源稟賦護城河。獨特的“自營+代理”模式,讓郵儲銀行網點下沉優勢明顯。依托近4萬個網點,郵儲銀行服務個人客戶數量已經達到6.73億戶。2024年,郵儲銀行零售銀行優勢也依然堅固。去年末,郵儲銀行的個人存款13.63萬億元,較上年末增加1.13萬億元,占總存款比重依然接近90%,為89.08%,居六家大型銀行首位;個人貸款總額4.77萬億元,同比增長增長6.74%,占總貸款比重55.47%,遠高于六家大型銀行的平均水平。 借助自己的資源稟賦優勢,發揮渠道優勢、客戶優勢和資金優勢,郵儲銀行需要不斷壘筑更寬的護城河。“我們將傳統優勢領域鍛造成為穩固的長板,做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力軍、普惠金融的標桿行、個人金融的首選行。”鄭國雨表示。 可以說,郵儲銀行的“高韌性”并非偶然,而是源于其清晰的戰略定位和堅定的執行力。一是堅守一流大型零售銀行戰略,做個人金融首選銀行。郵儲銀行在2024年繼續精進客戶分層分類服務體系,同時強化“數字化+場景化”運營,推進業務模式轉型升級,構建更開放、生態化的金融服務體系。 在低利率時期,通過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,為客戶創造價值,提升百姓大眾的財產性收入,正逢其時。而目前郵儲銀行16.7萬億零售AUM中,非存款AUM占比僅約20%,存款占比更高。郵儲銀行正著眼于為客戶配置資產,著眼于為客戶創造價值,積極穩妥地引導中高端客戶存款向非存AUM轉移遷徙。在年初,郵儲銀行也對總行的零售組織架構做了調整,新組建了財富管理部,負責統籌全行財富管理業務發展,財富管理板塊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。 二是鄉村振興業務與普惠金融。郵儲銀行堅守服務“三農”、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,錨定“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”的戰略目標。2024年末,郵儲銀行涉農貸款余額2.29萬億元,余額占客戶貸款總額的比例超過25%,增速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增速,涉農貸款服務客戶數超520萬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.63萬億元,同比增長12.16%,占客戶貸款總額比重超過18%。 三是加速業務均衡發展。作為零售天然優勢的銀行,郵儲銀行在鞏固“三農”、普惠金融和零售金融優勢之外,也發力公司金融、城市金融、特色金融、綜合金融,開辟均衡發展“新賽道”。“相較于先進同業,郵儲銀行公司業務起步較晚,在城市地區影響力有待提升,特色金融的優勢正在逐步顯現,綜合金融也剛剛起步,這些正是我們進步的方向所在、發展的空間所在。”鄭國雨表示。 2024年,公司金融業務各項指標均有爆發式增長。去年公司業務收入687.23億元,同比增長14.91%;公司金融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2.59%。公司客戶新增33.9萬戶達180.41萬戶,同比增長13.21%;FPA5.56萬億元,同比增長18.86%,公司貸款3.65萬億元,同比增長13.52%。科創型企業9萬戶,較上年末增長超30%,融資余額較上年末增長超過40%。 3月27日,郵儲銀行發布儲蓄代理費率主動調整方案,進一步節省攬儲成本。主動調整后的儲蓄代理費率自2025年1月1日開始執行。代理費率下降將進一步增強郵儲銀行服務實體經濟、抵御風險和盈利能力,為業務發展和結構調整打開全新空間。 低利率周期,定期存款化趨勢明顯,郵儲銀行定期存款占吸收存款的72.87%,通過推動存款定期化走向財富管理等業務,郵儲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。去年末,郵儲銀行財富客戶數達5.89萬戶,近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%。而投資銀行實現中間業務收入33.18億元,同比增長38.94%,投行業務FPA余額1.61萬億元,較上年末增長28.80%。“拓中收”效果明顯。 面對存款市場的激烈競爭,郵儲銀行仍然堅持幾條原則,一是堅持“價值存款”的基本考核口徑,二是要通過擴大客群做大自營存款提高經營效益。“今年我們的成效很明顯,今年到現在自營存款已實現同比多增超千億元,而且成本還是穩定在比較低的水平,我們通過精細化的負債管理策略,希望打造負債端又穩又好的優勢。”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。 只有持續進化,才能在未來占據一席之地。面對經濟周期波動,郵儲銀行通過構建更加均衡穩健的業務體系,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,積蓄了可持續發展動能。 03 下好數智化“先手棋” “上下同欲者勝,以虞待不虞者勝。” 當前,郵儲銀行正在提升全員能力作為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,經營管理團隊在不遺余力、不斷采取各種措施來提升自身能力。“過去一年,政策和市場變化令整個銀行業面臨新的考驗。我們深切感受到商業銀行‘應變’任務緊迫,更確信唯有積極‘識變’、主動‘求變’,才能下好決勝未來的‘先手棋’。”劉建軍稱。 數字化、智能化時代到來,對金融業是巨大的機遇,也是空前的挑戰。對此,鄭國雨表示,郵儲銀行將在提升客戶服務能力、均衡發展優化業務結構、推動管理創新、風險防控和數字化轉型五大方向深耕。“強縣富鎮、城市攻堅、網點效能、拓客增戶、手機銀行”五大工程,不僅讓優勢業務煥發新活力,也在開辟新的增長點。 在“三農”、普惠金融、個人金融的優勢長板業務中,實施“服務強縣富鎮行動”,支持“村社戶企店”五大客群,包括行政村、農民合作社、農戶、涉農企業、農村商戶。實施“城市業務攻堅行動”,發揮聯接千家萬戶、千行百業、城市鄉村的優勢,服務好社區、園區、街區、校區,形成特色化的城市金融發展模式。 過去,郵儲對3.2萬個代理網點的挖掘還遠遠不夠,渠道的紅利沒有充分釋放。“下一步我們希望通過郵銀之間的深度協同,特別是要深挖代理網點的潛能,真正實現‘1+1>2’的效果,特別是要在‘更普惠’上開拓進取,進而打造郵儲銀行特色品牌形象和差異化的競爭優勢。”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指出。 手機銀行是銀行獲客、活客的主要陣地,也是郵儲銀行近年來一大增長亮點。郵儲銀行實施“手機銀行趕超行動”,2024年升級手機銀行10.0,推出“五有”金融管家服務。到去年末,手機銀行客戶已經達到3.78億戶。MAU達8184萬戶,同比增長18.07%,交易金額17.80萬億元,同比增長11.21%。中金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(CFCA)發布《2024中國數字銀行調查報告》中,郵儲銀行手機銀行用戶體驗連續兩年位列行業第一名。 數字化轉型是郵儲銀行的“自我革新”的重要一環。無論是網點改造行動還是手機銀行的創新迭代,都為更便捷觸達客戶、服務客戶、提升客戶體驗,為拓客增戶做好渠道升級。 在銀行數字化轉型下半場,特別是今年AI大模型技術飛躍式發展的背景下,金融科技是郵儲銀行邁向更新、追求變革的支撐和底氣。過去幾年,郵儲銀行大力加強科技建設,在體制改革、隊伍鍛造、系統建設、科技創新等方面打造了堅實的科技基礎。去年,郵儲銀行信息科技投入122.96億元,同比增長9.03%,占營業收入的3.53%。同時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,總行IT隊伍增加至5440人,全行超過7200人。 在數字化基礎設施構建上,2024年1月27日郵儲銀行上線新一代公司業務核心系統,10月完成全量客戶遷移,全面投產系統運行整體效率較之前提升10倍以上。2024年12月5日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統實現全量客戶100%一次性無感遷移,全面投產上線。而此前已經投產上線的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統,高峰期交易處理能力達每秒6.7萬筆,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一等獎。至此,郵儲銀行完成了三大核心系統的全面升級換代。 在智能化創新上,郵儲銀行也走在行業最前沿。隨著DeepSeek今年的爆火,郵儲銀行依托自有大模型“郵智”,第一時間本地部署并集成DeepSeek-V3模型和輕量DeepSeek-R1推理模型。“郵智”大模型通過引入并應用DeepSeek能力,以進一步增強復雜多模態、多任務處理、算力節約、效能提升等方面。 2024年,郵儲銀行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貨幣市場交易機器人“郵小助”和交易助理機器人上線。“郵小助”融合了多項機器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,實現貨幣市場詢價場景的人機交互智能對話。“郵小助”已覆蓋數百家金融機構,接受詢價總量超1.5萬億元,總成交金額超2000億元,交易平均耗時較人工節約達94%,捕獲超額收益率6個基點。 智能化決勝銀行未來,如何全面提升數智化時代的競爭力?郵儲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牛新莊指出,郵儲銀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將是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持續式、漸進式的過程。內化于心,實現AI從流程嵌入到決策樞紐的轉變;外化于行,加速金融流程、服務及產品的智能化改造,全面推進“AI+金融”建設。 2025年銀行業面臨新的挑戰:宏觀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加劇、低利率高風險的周期或延續、AI大模型技術飛速發展,都給銀行帶來更大的壓力,這是對各家銀行變革智慧與勇氣的考驗。 站在18歲“成人禮”的開端,郵儲銀行正在迎來新的蛻變。 “任重道遠更需要向新而生,奮楫爭先才能再攀高峰。”鄭國雨稱,“我們必將以更加成熟的姿態錨定長期價值,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,構建客戶價值與股東回報提升的良好生態,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郵儲力量。” 初審:侯春強 復審:石巍 終審:曹夢南 |